方1:益母草90克,紫丹参60克,炙香附30克。研细末,1日3次,每次服10克,10日为1疗程。适用于月经先后不定期。
方2:花蝴蝶(血当归)30克,肉桂6克,水煎服1日1剂,6日为1疗程。适用于月经前后不定。
方3:小黄芩10克,香附子10克,牡丹皮6克。水煎服。1日1剂。适用于月经提前。
2.痛经:A:疼痛常为下腹部和腰骶部阵发性绞痛,可放射至阴部,肛门和上腹部,常伴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疼,紧张焦虑等症状。疼痛剧烈时,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冰凉,出冷汗,全身无力,甚至昏厥。继发性痛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2年后,常并发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子宫内膜息肉,盆腔感染,盆腔粘连,盆腔充血,有些妇女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也可能引起痛经。痛经一般出现在行经前后,或经期中,常会伴有腰疼痛,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如果是轻微疼痛,则为正常现象。痛经严重者还会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恶心呕吐,甚至昏厥的现象。而且,有些人的经液中还会带有血块。痛经是一种常见病,应该尽快到医院去检查。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预防痛经,要加强青少年经期卫生知识的教育;在经期避免剧烈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在经期不要吃生冷酸辣的饮食。
方药推荐
一, 组成 羊肉500克,当归60克,黄芪30克,生姜5片。
用法 羊肉切块,与当归,黄芪,生姜共炖汤。加盐及调味品,吃肉饮汤。
功效 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痛经。
二, 组成 山楂50克,生姜15克,红枣15枚。
用法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行气导滞。适用于痛经。
三, 组成 山楂30克,向日葵子15克,红糖60克。
用法 将山楂,向日葵子烤焦后研末,加红糖冲服。分2次服,每日早,晚各1次。于经前1-2日开 始服或经来即服。每次月经周期服2剂,连用1-2个月。
功效 活血化瘀,收敛镇痛,补中益气。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痛经。
B:鲜姜20克,艾叶6克。红糖15克为引,水煎温服。1日1剂,分3次服。经前3日。
c: 1、玄灵止痛汤:玄胡、醋炒五灵脂、白芍各10-30克,当归、川芎、甘草各10-20克,为主方。气滞血瘀型加柴胡、香附、桃仁各6-15克;寒凝血瘀型主方加艾叶、吴茱萸各10-15克;血热挟瘀型主方加丹皮、炒栀子、黄芩各10-20克;气血虚挟滞型主方加黄芪、党参、熟地各10-20克。本方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4次服。每次月经前3-5天开始服用,至经净痛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2、加位少腹逐瘀汤:当归10克川芎6克赤勺10克延胡索10克炙没药6克炒蒲黄10克灵脂10克小茴香3克干姜3克肉桂3克益母草30克泽兰10克。本方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去瘀,温经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本方水煎内服,忌食生冷。
3、甘橘调经饮:干松10克蚕砂10克荔枝核12克山楂6克清橘叶6克此方主要功效:行气、舒肝,活血、调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本方宜水煎服,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一剂,连服5-7天。
4、归芍棱乌萸草汤:当归12克白芍30克醋炒三棱、炙甘草各6克乌药、山茱萸各9克。阴虚血滞去乌药,加生地、丹皮、沙参;阳虚寒凝加肉桂、巴戟天、红花;肝肾亏损加狗脊、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便溏加茯苓、炒白术;呕吐畏寒肢冷加吴茱萸、生姜;口苦心烦加竹茹、栀子。于经前3日开始,每日一次水煎服,用至经净;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D: 1.红花 9克 ,红糖 30克 ,日 1剂水煎服 ,月经来潮即服 ,每日 1次 ,连服 3天。
2.花椒 9克 ,生姜 3克 ,红枣 16权 ,日 1剂水煎服。
3.炒山楂 50克 ,红糖 50克 ,日 1剂水煎服。
4.食盐 100克 ,米醋 100毫升 ,同放锅内炒热 ,分装 2包轮流热敷揉按少腹疼痛处。
F:治少女痛经方
处方 :山药 30克 ,巴戟天、香附、当归、熟地各 15克 ,柴胡 12克 ,白芍 18克 ,郁金10克 ,丹参 20克。
用法 :水煎服 ,每日 1剂 ,经前 1周开始服用 ,5天为 1疗程。下一次月经来潮前 1周 ,继续服用 5天。痛甚 ,加桃仁、红花各 10克 ,体质虚弱 ,加党参、黄芪、阿胶 (烊服 )各 1 0克 ,少腹冷痛加肉桂、吴茱萸、木通各 5克。
主治 :少女痛经 ,量多色紫质稠 ,伴胸胁乳丨房胀痛 ,嗳气烦躁 ,脉沉弦等。
3:八珍益母丸 人参30克、白芍30克、川芎30克、白术45克、茯苓45克、热地60克、益母草240克、当归60克。
制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服1-2丸,白开水送下。
功效:补气养血,调经种子。
主治:妇女各种虚损,月经不调,子宫虚寒,不受孕育。
按此方即八珍汤加益母草而成。八珍汤益气健脾,养血活血。益母草为妇科珍品,调经要药。故《清太医院配方》注云:此方“颇气养血,调经种子,治妇女百病,神效”。
4:七制香附丸 组成:香附210克(用黄酒制1次,醋制1次,盐制1次,茴香制1次,龟板制1次,益智仁制1次,萝卜子制1次,名曰七制香附)、当归60克、生地60克、川芎45克、白芍15克。
制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服3克,早晚各1次,用温酒或白开水送下。
功效:调经、理气、补虚、种子。
主治:本方专主调经,治妇女百病,疗经闭、赤白带下,补虚劳,延子嗣。
按本方实际由香附和四物汤组成。香附具有开郁顺气、消滞宽中、逐瘀调血之功。古人评此药行中有补,补中兼消。在本方中炮制七次,是为了调和药性,故《清太医院配方》注释此药,谓其“不寒不热,有无穷之理,不测之功,妇女种子至要之药也。”
5:内补养荣丸 组成:当归75克、山药75克、益母草75克、阿胶75克、黄芪75克、白术75克、蕲艾30克、川芎30克、砂仁30克、熟地120克、白芍45克、杜仲45克、甘草15克、香附120克、陈皮60克。
制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服3-6克,空腹用龙眼肉汤或黄酒送服,亦可用白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养荣,舒肝活血。
主治:妇人诸虚不足,头目昏眩,面色痿黄,月候愆期,赤白带下,腰痛耳鸣,四肢少力,子宫虚弱,不能孕育。
6:百补济阴丸(又名金匮种子丸) 组成:茯苓30克、条苓30克、麦冬30克、半夏30克、丹皮30克、川断30克、广皮30克、川芎30克、蕲艾30克、白芍36克、当归45克、熟地120克、香附240克、白术45克、茴香15克、元胡15克、甘草15克、益母草60克、阿胶60克、泽泻15克、吴萸45克。
制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服3-6克,空腹白开水送下。
功效:养血补气,健脾胃,暖子宫,滋肾调经,养肝润肺,清虚火,退潮热,调五脏,久服种子。
主治:凡妇女各种虚损、腰痛耳鸣、瘦弱面黄、盗汗发热、咳嗽带血、经脉不调,以致血衰不能成孕等症,均可以本方调治。
7:验方组成:老枫树皮150克(去外表粗皮)
功能主治:月经不调,经期紊乱
用法用量:水煎,甜酒兑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
附注:妇女月经不调,皆因血虚、气滞、血瘀、忧郁伤气等所致。妇女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上有异常改变,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病症。常见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月经色淡、色深或色黑,月经质稀薄,粘稠或有血块等
8:验方组成:芙蓉根250克 阿胶珠15克 白毛乌肉鸡1只(可用未开啼的雄鸡仔代替)
功能主治:月经不调,经期紊乱,月经推调
用法用量:芙蓉根水煎取汁,加入阿胶、鸡肉文火隔水炖熟,分早晚饭后服,每月经后连服2~3剂,同时伴服五味异功散,连服四个月
验方组成:老风树皮150克(去外表粗皮)
功能主治:经期紊乱,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水煎,甜酒兑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
附注:妇女月经不调,皆因血虚、气滞、血瘀、忧郁伤气等所致。妇女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上有异常改变,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病症。常见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月经色淡、色深或色黑,月经质衡薄,粘稠或有血块等。
9:月经后期验方.月经后期也称"经期退后","经期错后"或"经迟",是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每隔40-50天一行的。如每次仅延后3-5天,或偶尔错后1次,下次仍能如期来潮的,不作月经后期而论。另外,在青春期月经初潮后数月内,或大更年期绝经前,经期时有延后,如无其他伴随症状,也不视为"月经后期"。月经后期的主要伴随症状有月经量少(个别量多);经色可深红,淡红或黯红;经质可有粘稠,稀薄或伴有血块。还有人出现胃寒肢冷,小腹隐痛,面色苍白,头昏目眩或胸闷不适,乳胀胁痛等。月经后期的主要病机是机体营血不足,致血海空虚,经脉 不通,冲任受阻或痰湿瘀滞。
方药推荐
一, 组成 当归600克,血余炭400克,肉桂20克。
用法 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服药期间忌食辛辣之品。
功效 养血滋阴,活血消瘀。适用于血虚阴亏所致的月经后期。
二, 组成 人参10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桂 心10克,莪术15克,牡丹皮15克,牛膝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湿经散寒调经。适用于寒凝型月经后期。
三, 组成 香附250克,艾叶125克,醋适量。
用法 将香附和艾叶洗净,用醋炒至醋尽发黄,研为细末,每次9克药末,以醋冲服,日服3次。
功效 理气疏肝,调经止痛。 适用于气郁血滞型月经后期。
四, 组成 黄芪100克,当归20克,蜂蜜100克。
用法 以上前2味洗净入锅,加500克水煎取浓汁300克,去渣后加入蜂蜜收膏,装瓶收贮即成。日 服3次,每服20克,开水送下。凡阴虚火旺者不宜服通用。
功效 补气,补血,健脾。适用于月经后期。
10:月经先期验方.月经先期也称"经期赶前","经行先期","经早"等,是指每次月经提前7天以上,甚至一月两潮,至少连续有3个周期者,如果偶尔提前1次,或月经仅提前3-5天者,则不属此范畴。中医认为,月经先期的主要机制是血热妄行和气血不能固摄冲任所致。引起血热妄行的主要原因有: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感受湿热之邪,或情志抑郁,郁而化火;久病失血伤阴,阴虚生内热,热近血妄行致月经先期。血为热灼,故经血粘稠,或挟有血块;热邪内扰,故心胸烦闷。导致气虚的主要原因有: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节,均可损伤脾胃;忧思伤脾,使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血失统摄,致月经先期。气虚血也虚,心血不足可致心慌气短;脾虚中气不足,致少腹有空坠感。一般量多,色紫,质稠为实热;量少,色红为阴虚内热;量或多或少,色或红或紫,兼有胸胁少腹作胀,为肝郁化热。因热而致者,应以清凉为法,但清热不宜大苦大寒,戕伐生气。经血量多色淡,质清稀者,为气虚,应采取补气摄血治法,但补气中应稍加理气之品,以免补气致壅,引起气血郁滞。
方药推荐
一, 组成 青皮6克,山楂肉9克,白糖50克。
用法 止药水煎服。于月经来潮前湿服,每日1次,连服3-4次。
功效 疏肝行气化瘀。适用于肝郁化热型月经先期。
二, 组成 太子参15克,山药15克,白太9克,黄芪15克,枸杞子12克,用断10克,石莲10克,石莲 10克,乌贼骨15克。
用法 将药物用适量冷水浸泡,待浸透后煎煮,始煎温度应高,煎至沫少用慢火煎半小时左右,以 此法将两次所煎之药液混匀,量以1茶杯(250克)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 分2次服用,早 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1次。
功效 平补脾肾,调经固冲。适用于月经先期等。
三, 组成 桃仁20克,红花15克,当归15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川芎5克,蒲黄15克。
煎法 上述药物加500克水,大火煎沸后用小火煎30分钟,取100克汁,为头煎,二煎加400克水, 煎后取100克汁。两煎混合,分2次早晚分服。
功效 活血化瘀,调经固冲。适用于瘀血停滞所致的月经先期。
还有
月经失调有药方
月经先期:临床表现为月经提前,甚则一月二行,量多,色深红或紫红,黏稠,心烦胸闷,面红口干,尿黄,大便秘结,可选用固经丸。
若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质清稀,心慌气短,神疲乏力,或纳少便溏,小腹空坠,可选用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烦人”的月经前期
月经后期:临床表现为月经推后7天以上,甚至每隔四五十天一次。
若兼量少,色黯红,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可选用艾附暖宫丸、当归浸膏片等。
若兼月经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或心慌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可选用乌鸡白凤丸、当归浸膏片、当归丸等。
若兼月经色黯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丨房作胀,可选用逍遥丸、四制香附丸等。
若兼月经量少不畅,色紫或有小血块,小腹疼痛拒按,可选用调经活血片、妇科调经片、四物益母丸等。
饮食让月经如期而至
月经先后无定期:临床表现为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或先或后。
若兼月经量多或少,经行不畅,胸胁、乳丨房、小腹胀痛,胸闷不舒,时欲叹息,郁郁不乐,嗳气食少,可选用逍遥丸、四制香附丸。
若兼月经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腰酸如折,或小腹空坠,夜则尿多,大便不实,可选用桂附地黄丸、健身全鹿丸、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等。
月经透露你身体状况
痛经: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
若兼经行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块;或呈腐肉片样物,块下疼痛减轻,胸胁、乳丨房作胀,可选用延胡索片、妇科调经片、调经活血片等。
若兼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可选用艾附暧宫丸等。
若兼经净后腹痛绵绵,按之痛减,经色淡,面色苍白,精神倦怠,可选用八珍丸、当归浸膏片等。
若兼经行后小腹隐痛,经来色淡量少,腰背酸楚,头晕耳鸣,可选用乌鸡白凤丸、杞菊地黄丸等。
此外,服药期间宜吃清淡、易于消化之食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