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土方搜集当前位置:首页 - 单方土方搜集 - 正文
治小儿雪口方(口糜、鹅口疮)
发布时间:2012-06-14  查看数:1162
1:有的婴幼儿在口腔及舌面出现白色斑点,好象凝结的奶块,但不容易擦去,日子稍久,满口都像霜雪一样,所以称为雪口,又叫口糜。

 

  发生口雪是为感受了外邪热毒,在小儿患传染病的后期极易发生。患儿进食吃牛奶均感困难,烦躁不安,啼哭叫叫,患儿如面色红,口臭,大便干燥,小便色黄,则属于实热型,可采用清热解毒的方药治疗,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可用:金银花10克,连翘、黄柏、竹叶、甘草各5克,水煎后分数次喂服,每日1剂。

  内服药物的同时,可配用外治法,用五倍子10克,苏连、黄柏、薄荷、甘草各5克,煎成浓汁,外涂患部,每日3-4次。

 

2:如患儿消瘦,精神不好,面色白而颧发红,大便稀,小便不黄,则属虚热型,宜煎服清热补虚的中药,可用金银花、黄芪各10克,灯芯10根,当归、茯苓 各5克,水煎后分数次喂服,每日一剂。

 

  在内服药物的同时,可配用外治法,用五倍子10克,苏连、黄柏、薄荷、甘草各5克,煎成浓汁,外涂患部,每日3-4次。

3:鹅口疮又称雪口疮,属白色念珠菌感染,常发于婴儿营养不良,身体衰弱者中,可因此使婴儿拒食、哭闹。

 

  刘氏介绍治疗本病可取吴茱萸10克,研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儿双侧涌泉穴,外贴伤湿止痛膏,24小时后取下。一般敷贴1次即有效。

  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肾经,《本草纲目》称其“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其性余热,而有引热下行之效。”本品有散热止痛,降逆助胃之功,又因其含挥发油,外用易于吸收,更有益于发挥其功效。

莲生秘方研究版权所有 蜀ICP备13023542号-1
申明:该网站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本站不负责由此而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地址:攀枝花炳草岗 E_MAIL:503369418@qq.com 邮编:617000 联系电话:13518411119 QQ咨询:503369418
  • 咨询
    热线

    135-1841-1119
    咨询服务热线

    添加
    微信

    添加微信好友

    ×关闭